发布时间:2021-03-2409:26来源:城市怎么办2021年全国“两会”上,教育话题再次成为代表、委员建议、提案的热点和焦点。
据统计,与教育有关的建议、提案共有50多条。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发表重要讲话。 他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首先要回答好“何谓人民满意教育”和“如何满意”两大基本问题。 一、何谓“人民满意的教育”1.明确教育的目标和定位教育的本质是要解决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让每一位受教育者过上与自己受教育以后产生的能力相适应、相配套的有尊严的现代化幸福生活。
因此,要提供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明确“满意”的主体与教育相关的群体有主管部门、专家学者、媒体、校长、老师、家长、学生等。 “人民满意”从宽泛的角度理解,指向全体人民。
但从教育的目标和定位分析,“人民满意”的教育最重要的落脚点必须指向学生和家长,要让教育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学生和家长。 3.解决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之间的矛盾教育要让人民满意,特别是学生和家长满意,必须紧紧抓住“公平优质”四个字。 过去大家最关注的是教育公平问题,就是所谓“好上学”的问题;现在大家越来越关注的是教育优质问题,是“上好学”的问题。
如果说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有什么区别的话,就是城市教育问题更集中在能不能做到“优质教育的公平”,特别是像杭州这样的城市,已演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成为城市教育问题的主要矛盾。
择校风愈演愈烈,原因也在这里。
“优质教育”是解决“上好学”的问题,集聚一流名师、一流设施、一流理念、一流保障,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越来越大,“上好学难”已成为基础教育中的主要矛盾。 因此,必须一手抓“好上学”问题的解决,一手抓“上好学”问题的破解,不但要追求最基础的教育均衡化,而且要努力实现更高层次的均衡化,也就是优质教育的均衡化,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真正做到“人人好上学、人人上好学”,不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二、人民满意教育面临的挑战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存在着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等一系列矛盾。 基础教育领域的问题最为突出。 1、优质教育资源少,社会充满焦虑感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家长们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愈加重视。 人们口中的“上学难”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上好学”的问题愈发突出。
为了给自己的孩子营造更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不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家长们开始不计成本购买优质的学区房。 但是一些地区已经出现教育资源分配失衡、学区之内的学位供应紧张、“择校热潮”扰乱教育秩序的现象,这根本上是优质教育资源紧缺的问题。 当前社会充满对于子女教育的焦虑,最直接的感受来自教育机会不平等和升学大战愈演愈烈。
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大多选择在教育上进行押宝。
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 然而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无法满足所有需求,入学有限的“蛋糕”无论如何分割都无法消除人们对于教育失败的恐惧。
一旦教育失败,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在人生的竞赛中产生先天缺陷,进而很难再成为社会竞争中的优胜者。 这种连锁式的焦虑在被市场上各种无良的补习机构利用后被放大,造成了家长们的过度教育存储和投资。 这样的问题唯有通过扩大优质教育供给这一条路径才能够进行破题。 2、教育投入缺口大,学区溢价无反哺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占比达到%。
但是办教育不是做生意,随着学位供给的增长、大班额消除的任务要求,新学校建设和旧学校改造所需要巨额资金,成为了每个地方政府必须面对的挑战。
“天价房”“学区房”,这些近些年来兴起的词汇,无不表明了教育地产受到的热捧。
随着全国统一的划区入学,优质学区下的住宅即使老破小也非常受市场欢迎,房价也水涨船高,动辄上千万的优质学区房早已不是稀罕事。
如何利用学区房溢价反哺教育发展,供给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并最终推动学区房降价降温也是实现人民满意教育必解之题。 3、学生接送负担重,校外培训乱象多接送问题,是近年来困扰家长们的一大难题。 由于作息时间的不匹配,造成了很大困扰。 校外托管班、培训班等补习机构野蛮生长,培训内容上超前超纲,方式上应试刷题,这些都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行业的混乱。
三、新时期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举措1、EOD模式解决教育资金来源问题教育投入是回报率很大的生产性投入,学校建设将带动周边区块土地增值。
要通盘谋划教育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按照“EOD”(EducationalfacilitiesOrientedDevelopment以学校等教育设施为导向)模式,根据“级差地租”理论和“一调两宽两严”措施,将土地的增值反哺学校的建设,实现“零财政资金投入”,解决教育投入的问题。 要坚持“一调两宽两严”,即:调整学校及周边土地规划,将学校周边区块用地和学校进行一体化开发和利用,原则上学校周边用地以住宅为主;放宽容积率、放宽建筑高度;严保绿化率、严控建筑密度。
2、教育综合体实现“教育倍增”“教育综合体”是指在规划红线区域内,以教育为主题,以多业态的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优质资源聚合的教育复合体。
教育综合体兼融不同学段学校、基础教育与特色教育、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青少年活动中心与其它活动空间、教学与培训等多种功能。
通过优化设计,充分利用不计容空间等方式,在同样土地面积,少量增加容积率的基础上,实现“教育倍增”,即入学人数倍增。
3、教育公园社区解放家长借鉴公园城市和未来社区理念,以学校为中心,形成“15分钟教育生活圈”,加强学校周边环境建设与整治,打造校城融合的“教育导向型公园社区”,努力实现游在、学在、住在、创业在教育公园社区。 教育公园社区内部通过绿道连接学校与城市、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单位,形成独具特色的EOD资源共享通廊,借助物业服务,使学生可以安全自主上下学,解决接送问题。 在教育综合体中,植入青少年活动中心,集中集约社区校外教育资源,为学生拓展能力、增加知识,科学提供合理的培训服务,减少校外培训乱象。
综上,当今世界,国与国、城市与城市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背后,是教育特别是优质教育的竞争。 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教育界盛传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一个地方,最好的建筑应该是校舍。
”第二句话是:“教师应该是社会上最受尊重的职业。 ”可以说,这两句话是教育界最大的期盼。 因此,要以最大的决心、最强的合力、最优的政策、最高的品质、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益来落实“教育优先”战略。
要以优质教育的均衡化、平民化、普及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指示和期盼,让公平和优质的教育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供稿:庄赟卿审核:马智慧作者:编辑:陈俊男。